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汇 > 创业知识 > 正文

如何看待创业的小品演员

作者:867800868日期:2024-03-17浏览:7485分类:创业知识

从创业那些事小品学到了什么

  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更学会坚持。

《团弯创业那些事》是宋小宝创作的小品,这部小品的创作题材讲述一些创业的趣事。从这部小品中学到了这么一个道理,创业是个过程,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要学会坚持。

马云也是通过创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1995年3月,马云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辞职,自己拿出六、七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万多,凑足了2万元准备创业。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和拆夫人张瑛和何一兵。1999年3月,马云团队回到杭州,凑够50万元人民币开始了新一轮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2003年5月10日,马云创立淘宝网,开始抢夺eBay易趣C2C市场。2004年12月,塌棚闷马云创立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支付宝。从农民到小品大亨,赵本山靠的是什么?

  赵本山取得如此成功,依靠的不是所谓的靠山,而是自己苦练技艺,磨练意志;扎根生活,潜心创作春晚小品;积极进取,大胆创业,让艺术产业化。

  一、早年生活困苦,苦练技艺,磨练出吃苦耐劳的过人意志。

  赵本山早年经历坎坷,家庭贫困,在六岁时母亲离世,这种困苦的经历磨练了赵本山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赵本山跟随二叔学习拉二胡、扮演瞎子和老太太一些技艺,勉强维持生计。他通过模仿瞎子,赢得了十里八乡父老乡亲们的喜欢,逐渐从农村走到城市。这让赵本山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让他认为通过技艺是能让自己过上幸福生活的。他在1982年响应国家号召,创作宣传计划肆行贺生育的剧本,以《捧三弦》剧本获得了更多观众熟知,他也成功从铁岭走向省里,直到北京。

  二、扎根生活,潜心钻研小品创作,精益求精。

  在此之后,赵本山连续十多年登上央视春晚。他通过赵氏幽默,给全国人民在春晚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开怀大笑的小品。这离不开赵本山对于小品的多次打磨。他平时就在生活中寻找、积累素材,一有灵感就用本子及时记录下来。在春晚小品节目创作过程中,赵本山经带顷常从深夜构思到清晨,一张张稿纸记录了赵本山小品剧本创作的辛勤劳作。他甚至会为了一句台词,反复思考修改十几遍。正是他这种精益求精,力求精品的态度,让赵本山连续多年给广大观众带来了寓教于乐、针砭时弊,十分接地气的优秀小品。

  三、积极进取,大胆创业,让民间艺术走上产业化道路。

  赵本山不满足于现状,积极进取,他能够在自己作为小品演员小有名气之后,及时利用自己的知名度进军布局包括影视在内的各种产业,比如煤炭、木材等行业。他在经商办企业的过程中虚心学习,提升自己的商业素养。裂派值得称赞的是,赵本山能够让民间艺术二人转走上艺术产业化的道路,让其高质量地快速发展。他通过刘老根大舞台,成功地把东北二人转的小剧场演出,推向全中国各个地方的大舞台。他用朴实的语言讲述朴素的乡村故事,让《刘老根》、《乡村爱情故事》称霸荧屏。他广纳贤才,为刘老根大舞台吸收培养一批又一批实力演员。这些演员专注演艺事业,给赵本山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总结

  如果说赵本山有靠山,那便是他白手起家,多年打拼,连续不断地艰苦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赵本山的创业之路

  赵本山的创业之路

     创业故事,既是讲述创业者的经历,也是告诉大家创业当中的技巧,经验和点子,让后来者学习和借鉴,针对自身情况,来进行结合或者借鉴达到创业目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赵本山的创业之路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赵本山是中国喜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小品演员,东北二人转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全国青联委员,本山传媒集团董事长。大家都只知道赵本山的喜剧演员形象,却不知道他背后的商业帝国,猜颂下面请看赵本山的创业传奇。

     从贫穷农民家庭的孤儿到雄霸春晚的小品王,如今已是年收入过亿的文化企业家,赵本山打拼了三十余年。一路风雨一路泪,一路辛酸一路歌,个中滋味酸甜苦辣,也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得到。

     圈内人士推测,赵本山个人身家已达7亿元,称其为国内演艺明星中的首富。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本山传媒仅凭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业务就有5800万元的收入。赵本山向《创业家》透露:“2009年,集团舞台演出的收入能做到2。3亿元。”此外,本山传媒的影视剧、电视栏目、广告业务的收入以及演员们涉外演出出场费的上缴,这个数字究竟是多少,外人难以知晓。

     和现在娱乐圈一夜成名的年轻明星相比,赵本山的艺术人生则曲折很多。6岁时成为孤儿的赵本山跟村里的盲人二叔学艺。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绢、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转等样样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为突出。1982年,因在《摔三弦》中扮演盲人张志,一举成名,红遍东三省。1987年,姜昆慧眼识珠,推荐赵本山参演央视春晚,但曾4次被拒,好事多磨,1990年赵本山终于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

     赵本山是靠演二人转入行,后演小品成名,但发家却是卖煤和运输开始的。早在1993年,赵本山就成立了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虽然打着艺术名号,但是盈利却是靠煤炭和运输,可以想象,在东北这个重工业基地,再加上当时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赵本山的名气,做煤炭生意为他积累了原始财富。究竟赚了多少钱,赵本山本人一直是讳莫如深。不过,煤炭生意赚的钱却为他的文化产业积累了原始的资金。

     “我始终认为,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一项运动的魅力能超过足球……”这是四年前赵本山以董事长身份入主辽足时对记者说过的一段话。谁也没有想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文体联姻只维持了180天。而对于自己为何要退出足球圈,赵本山始终讳莫如深。

     在多个领域的发展,家大业大盘子大,旗下要罩着无数亲人、员工、徒弟和朋友,他成了无可争议的巨人。可是巨人也有打盹儿的时候,赵本山近年也不断与“危机”相伴。

     “他是喜剧天才,更是经营奇才”,本山传媒总裁刘双平曾经这样形容他的顶头上司兼事业伙伴。从铁岭开原市莲花乡黑土地上走出来的一个孤苦农民,到坐拥10亿身家、30亿资产的商业帝国掌门人,赵本山靠着他令人惊讶的天分,一步一个脚印地创建起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传媒帝国—这不是一个神话,而是一个中国式的励志故事。

     以“刘老根大舞台”为主的本山传媒演出业绩,媒体报道过最多的数字是1。9亿人民币。但据本山穗贺郑传媒刘双平的官方确认,这个数字在三年前就达到了1。5亿人民币。2009年5月,“刘老根大舞台”进京,其后一年票房收入超过6000万人民币,其中交税就交了1000万元。辽宁民间艺术团作为本山传媒的核心企业,2009年的票房收入近1。5亿元。这个由赵本山在2003年组建的演出团体,从单纯的东北二人转演出舞台发展为全国性连锁品牌,光沈阳的刘老根大舞台一年就有超过一亿的票房收入。而全国各地其余的10家刘老根大舞台,以日收入20万元计算,5000万的年收入轻而易举。也就是说刘老根大舞台年收入近两亿,而且全是现金。

     本山传媒早年出品了《刘老根》系列、《马大帅》系列、《乡村爱情》系列等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屡破收视奇迹,影视剧的制作除播出收入外,通过贴片广告、植入广告、音像版权等方式,也“额外”获得了不菲的衍生品收入。通过电视剧首播权、重播权、衍生产品,仅仅是《乡村爱情2》进账就高达6000万元。而整个影视剧投资的收入起码达到三五亿规模。

     靠旅游发展二人转,是赵本山的商业战中的重要一役,在天津、长春、哈尔滨等连锁开场使赵本山成了中国二人转市场的领军人物。而据说赵本山下一步计划在台湾、海南都将继续开下去。的拍闷话,我没有理由不上。”

     本山的娱乐帝国的结构是典型的中国家长式,而不是依靠制度管理,一旦他有个三长两短,还有谁愿意为他的企业注资?所以他的当务之急是找一个合适的管理者,将企业模式从家长制向制度化模式转化。

     外界对于赵本山“接班人”的话题也议论颇多。但赵本山表示,以前曾想过让徒弟当接班人,“但现在没了,谁都不能替代谁。”对于观众期待赵本山回归春晚的愿望,赵本山说:“人说我老不撤,只要我在那里,别人想出来很难,我也希望大家改变一下欣赏习惯。当然,大家需要我的话,只要我身体允许的话,我没有理由不上。”

     在中国的娱乐文化界,用纯粹的现代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又是不太现实的,曲艺圈已经形成了师傅带徒弟的文化传统,比如德云社就是郭德纲一人说了算。这就是习惯,就是传统,所以不管是家族式管理也好,戏班式管理也好,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也好,都会存在一定风险。

     长江商学院CEO班开到第四期,中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几乎一网打尽,其中不乏马云、史玉柱、牛根生等新闻人物,可他们做学生的消息却上不了各大网站的首页。这一次,同样去上学的赵本山却做到了,他甚至“超额”完成了任务—项兵院长说:“现在,连卖茶叶蛋的老太太也知道长江了!”荣升班长的赵本山热情洋溢地邀请同学聚会沈阳。结果,到场者从原定的60多人一下子变成了280多人,而且全部是如假包换的商界精英。

     赵本山是位艺术怪才,也是一位先知先觉的投资高手。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赵本山真正拿到博鳌800亩土地就在国务院发文前几天。国务院文件下发后,海南顿时成为投资的热土,资金蜂拥而至,房地产价格更是扶摇直上。赵本山的新投资计划令已经疯狂的海南房地产再度升温:800亩土地、13亿元投资计划。赵本山的规划中,400亩打造成影视基地,400亩修建成度假休闲酒店。已经经历过一轮海南房地产泡沫的潘石屹,做梦也想不到这个只有3。39万平方公里的.地方,会再次成为地产商的“梦之都”,人和资金再次涌回到这个四面环海的岛上。

     2010年4月,赵本山购买了一架由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生产的挑战者850型公务机抵达沈阳,造价约合2亿元人民币飞机除供赵本山使用外,也在出租,并处于盈利状态。根据目前国内5万~8万元/小时的出租价格,一架私人公务机通过托管公司每年外租飞行250小时左右,一年可以获得1500万元的收益。

     赵本山的发展经历了从演员到企业主到投资人的轨迹,每一步都走得很正,说明他对财富具有超于常人的领悟力。早在两三年前,本山传媒集团就已经开始酝酿上市事宜,只是当时因为种种客观原因,计划暂时搁置了下来。但是随着创业板开张、华谊兄弟的高调上市,本山传媒的上市事宜再次被重新提上了日程。集团的一位宣传人员表示,目前本山传媒的产业已经涵盖演出、影视、电视栏目、艺术教育等,其运作能力和影响力已在内地传媒行业享有了较高的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在明星效应方面,国内戏剧界领头羊的本山传媒和影视界的华谊兄弟地位相当,尤其是赵本山对于弟子的培养和大力提携,比起纯属公司制的华谊兄弟更具一定的优势。

     谁能预测未来?中国电视观众就相信,有本山,未来就有惊喜可期待。不妨看看他到美国拉斯维加斯、好莱坞等地考察后的成果吧—他杂糅了中国东北与好莱坞、百老汇的文化,在沈阳刘老根大舞台的“旗舰店”玻璃橱窗里放了一头拉磨的驴,还为它安装了一部升降机。

     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引得投资者无数的追捧,而本山传媒作为未来的“潜力股”也被卷入到上市传言之中。对于本山传媒上市的外界猜想,刘双平称,本山传媒肯定是有长远战略考虑的企业,但是目前在上市这一点上,也是只有路线图,没有时间表。 ;贾玲创业获投千万,早已是3家公司幕后老板,真实版丑小鸭的故事

   娱乐 圈是一个让人风光无限的地方,不菲收入让现在的年轻更是向往,但是残酷的竞争也让明星们如履薄冰,所以明星们在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同时,也将进行投资创业作为自己重要一部分。

   一提到贾玲,大家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胖胖的、憨态可掬这些用词,而作为一名喜剧演员,贾玲也不忘把快乐传递给每位喜欢她的观众。

   但你有所不知的是,贾玲已是三家公司的幕后老板,创业即获北京文化1000万的注资

   她曾笑称自己开公司为的是圆自己喜剧梦,而找投资确是因为舍不得掏钱也掏不起钱。

   贾玲的原名叫贾裕玲,后因观众不好记,改名贾玲,那一年她27岁,也许她真的是上帝眷顾的孩子,一年后属于她的春晚即将到来。

   我们经常看到她总是面带微笑,但是你不知道她微笑的背后经历了什么。

   01

   贾玲,1982年4月出生在湖北襄阳,普通家庭的她将绝大多数的快乐都来自于《曲苑杂坛》,在那个时代《曲苑杂坛》就如现在的《快乐大本营》。

   2001年,贾玲与姐姐贾丹并肩考上了大学,但不幸的是家中收入实在难以支撑两个人上学的费用,而姐姐放弃了就读机会让给了贾玲。

   贾玲本想报考中戏表演系,未来成为明星不仅风光,收入还会不菲。但妈妈觉得爱说爱笑的贾玲更适合成为一名相声演员,就帮她选择了相声专业,而这次选择也成为贾玲一生中的拐折点。

   电影中的转折远不及贾玲悲惨的人生

   这要从贾玲上大一时说起,平日父母会去通稻草,但是可能因为草堆比较高,妈妈会坐在爸爸开的小翻斗车上压着稻草,然后一次意外,贾玲的母亲不小心失足摔下,摔到了小脑,当场去世。赶回的贾玲赶回去的时候,母亲已经在火葬场。而贾玲久久不能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她把这个伤口隐藏了15年,心中想着自己一定要成功。

   就在2016年9月10日,浙江卫视举办的综艺节目《喜剧总动员第一季》第一期的节目中,贾玲与搭档陈赫表演了作品《你好,李焕英》。

   剧中,贾玲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她母亲李焕英年轻的时候,同时,见证了父母的爱情,并与母亲李焕英隔空对话。

   灯光暗下,寂静无人,一向爱笑的贾玲在舞台上哭得撕心裂肺,她说:

   “妈,我给你买了冰箱,双开门的,咱家有钱了。”

   “妈,那件买错的仿扒皮大衣我也帮你换好了,你穿应该很好看。”

   “妈,我现在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誉铅”

   “妈,我好想你。”

   《你好,李焕英》戳中全民泪点,有人说这是中国近年来最好的作品。

   同年,贾玲获得“2016网易 时尚 跨界盛典"年度最佳喜剧人大奖。

   02

   2008年,北漂不得志的贾玲默默在心里发誓,明年我再不火,我就回家!

   2003年,贾玲大学毕业就参加了全国“相声小品大赛“,与她一同参加的比赛对手中有一个人叫郭德纲,对就是现在创办了德云社的老郭,那场比赛贾玲是冠军,而郭德纲是第三。

   两年后,贾玲拜冯巩为师,希望能有所成就,但相声行业对女演员偏见太深了,贾玲甚至都没有太多演出的机会,就连房租都交的困了。

   当时,她最多的时间就是啃着馒头看着窗外的那颗大树发呆。

   26岁,一个让人迷茫与困惑的年纪,贾备虚昌玲也不例外,她想过放弃,但又马上将念头抛去。恩师冯巩更是经常给予贾玲帮助,能带上她的演出都将她带上。

   可是相声是需要相互调侃的,自嘲和伦理会经常被用到表演当中,就像郭德纲常常会拿于谦的媳妇、儿子来调侃。正所谓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但你从来就没见过这种调侃从女相声演员嘴里说出来吧,那可就变味了。所谓相声对于女相声演员,几乎就是禁地。

   尺度不好把握,太开放,不合适那不是艺术表演;要是不开放,那就没人愿意听,这一点郭德纲就深有体会。

   为了生存,贾玲只能进剧组打零工、跑龙套,曾经因为身材肥胖,还被一个导演当众羞辱过。

   可伤心的还在后面。

   无情的现实让贾玲男友再也无法等待下去,他质问贾玲:“选我还是选喜剧,只要你放弃喜剧,我们可以从新开始,寻找新的生活”。贾玲伤心地说:“可是我喜欢喜剧呀”。

   最终,男友沉默的离开了。

   小品演员陈佩斯曾说, “喜剧演员是把观众抬得很高很高,自己很卑微,用卑微来赢得观众的笑声。” 但这种“卑微”,对年轻女孩来说尤其艰难。

   03

   天下没有一直倒霉的人,贾玲的春天也终于来到,2008年,贾玲通过老师冯巩认识了白凯南,并在老师的提点下一同出演。没想到两人共同创作的小品《大话捧逗》火爆京城,连演80余场。

   第二年,贾玲车热打铁发起并创立“酷口相声”和“新笑声客栈”,其宗旨就是:以新概念,新形式,新作品为基础的文艺演出场所。

   时间到了2009年,在中国广播艺术团的晚会上,贾玲再次和白凯南上演《大话捧逗》,节目效果一如既往的爆棚。但她们没想到的是,相声“泰斗”兼文联曲艺协会主席姜昆就在其中。

   得到“贵人”的推荐,这个节目被推荐到了春晚,顺利通过审查。

   2010年,贾玲和白凯南登上春晚舞台,《大话捧逗》让贾玲这个名字一夜走红,这一年她28岁,比她当初的设想只大了一岁。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她不仅成了春晚的常青树,还加入了很多综艺节目,如当时非常火爆的《百变大咖秀》。

   贾玲虽然像热巴般的容貌,没有志玲姐姐优雅的身姿,但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才是万里挑一 ,她有属于自己的坚韧与智慧,她从来不介意别人拿自己的身材开玩笑,还时不时的自嘲一下,我认为这就是女神,一个不一样的女神。

   04

   2016年7月这对于贾玲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贾玲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传媒公司,“ 大碗 娱乐 ”。她说:“我好想带着我的大碗艺人过上乌托邦一样的理想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放飞自我,专心做着属于我们自己风格的喜剧。”

   现在她公司旗下的艺人就包括有张小斐这样的优秀艺人,后来,贾玲还和沈腾参加了《王牌对王牌》的节目录制,两人时不时风趣诙谐的对话,经常引得观众捧腹大笑。

    在《王牌对王牌》的节目中,沈腾甚至用这样的形容词来形容贾玲,“老、胖、没腰,没脖子、像点女人”一时间让竞猜的嘉宾们一脸迷茫。

   贾玲发过一条微博“ 从十多年前一个人的喜剧梦,到今天一群人的喜剧梦,从年轻貌美的女神,到年轻貌美的女汉子,最喜欢的还是你们的笑 。”这一句句肺腑之言,无一不说着贾玲这十多年的不易。

   贾玲的经商头脑也不容小视,平时除了忙碌自己的演绎事业外,还参与了不少影视制作。

   参股上海嘉娱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旗下的资产包括《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欢乐大咖秀》、《我不是歌手》等炙手可热的传媒节目。

   而这不是贾玲第一次参股。有资料显示,贾玲还参股和控股过两家公司。

   而且两家公司还都是文化传媒类公司,可见贾玲商业布局非常清晰,就是要围绕影视制作展开,在喜剧市场板块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

   其实艺人涉足资本市场并不新鲜,像赵薇就跟马云是相当好的朋友,两人经常一起投资项目,在证券市场上更是“大杀四方”,挣得盆满钵满的。

   林依轮创业项目获8300万元投资

     2016年8月18日,林依轮的创业项目饭爷,宣布完成8300万元的B轮融资,主要产品为“辣椒酱”,2小时便售出3万瓶,线上销售2个月收益过千万。公司才仅仅创业2年时间,估值就高达3.6亿人民币,真可谓是艺人投资成功的典范。

   任泉、李冰冰、黄晓明成立明星风险投资机构

   2014年7月,影视明星任泉、李冰冰、黄晓明宣布联合成立Star VC,开了明星创立专业投资机构的先河,由任泉任具体操盘者。

   成立1年,Star VC投了10-12个项目,包括秒拍、韩都衣舍、明星衣橱、速帮贷等项目,覆盖社交、电商、金融、医疗等各种领域,有一些项目已带来了5-10倍的回报。

   Angelababy成立创投基金ABCapital

   2015年6月17日,人气女星Angelababy宣布成立创投基金AB Capital,首批投资合作项目为跨境电商洋码头和轻断食果蔬汁品牌HeyJuice。

   杨颖此次跨界成为投资人,关注并投资成长型的互联网企业,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优势资源,帮助初创期公司发展。

   投资有风险,赚钱需谨慎

   有挣钱的就有赔钱的,乐视 体育 之前估值205亿,融资80亿,刘涛、陈坤、贾乃亮、孙红雷在内的十多位演艺明星都投了,其中仅刘涛一人就投了5000万,创明星个人投资之最。

   然而乐视集团的轰然倒下,让这帮艺人的投资都打了水漂,所以投资有风险,赚钱需谨慎。

   有长远的投资眼光是对的,但选对了目标才是最关键的。

   贾玲此次涉足资本市场,也被不少人猜测是不是也要在证券和金融市场有所动作。我觉得明星投资创业现在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趁着有知名,跨界转型为以后最好充分准备,不可谓不是个明智之举。

80后高晓攀创业坎坷,屡受打击疑遭同行算计,郭德纲:抽他丫的

   某一天,正在艺校的高晓攀接到了一个电话,那是他相声门的师父冯春岭打来的。冯春岭说:晓攀,有一个广告需要你来拍。高晓攀怀着忐忑的心情就去了,是技校的广告,最后还给了300块钱。

   高晓攀高兴坏了,回家就把300块钱给了妈妈,后来觉得后悔又要了回来,只给妈妈留了10块钱。此时的高晓攀可能不知道往后的日子里会有多么难过,而他现在正在学的相声,可能也要让他失望一段时间了。

   1985年8月2日,高晓攀出生于河北保定的定州市,小时候的高晓攀非常喜欢周星驰,把周星驰的电影看了一遍又一遍,因为想要学习幽默,所以当时还并不太懂什么是相声的高晓攀开始了他学习相声的路。

   先是跟着冯宝华学艺,后来又正式拜冯春岭为师,高晓攀发现自己对于相声是越学越喜欢。以前你要是问搏信他长大了要干嘛,他一定会说要当演员,拿奥斯卡影帝。但此时的他,可能就会告诉你:我未来要说相声。

   当时高晓攀学贯口都是使拙劲,只要一打磕巴就抽自己一耳光,虽然这么用功,但还是没熬过毕业就失业的现实。从 中国戏曲学院相声大专班毕业以后,身边的大部分同学都转行了,但是高晓攀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所以他选择了北漂。

   来迹银激到了北京的高晓攀人生地不熟,面对租房问题把他难住了,这时候他知道自己有一个姨也在北京。过去以后两个人一聊,高晓攀说自己是说相声的,他姨一惊:你弟弟也是学相声的。这个弟弟就是后来高晓攀的搭档:尤宪超。

   高晓攀和尤宪超的姥爷是亲兄弟,但是两个人那时候彼此都不认识,偏偏还都是一个学校的,高晓攀先入校的。尤宪超那时候还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我听说过他,口碑也不怎么样,抢人女朋友。

   高晓攀和尤宪超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商场的二楼,因为说相声的大部分都挂相,所以尤宪超就一直环顾四周,但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哪个是高晓攀。后来在一个节目里尤宪超说:那时候他还留着长头发,你说他是模特、照相的、玩话剧的、拍电视的我都信,唯独你说他是说相声的,我打死也不信。

   因为是尤宪超他妈给高晓攀找的房子,所以那时候都在一栋楼里,尤宪超住9楼,高晓攀住4楼。那时候的高晓攀生活上真的是太惨了,有一天,一大早的高晓攀就敲响了尤宪超家的房门。

   高晓攀:超,你们家有吃的吗?尤宪超说有啊!还剩点面条。高晓攀说:你能给我盛盛吗?尤宪超一听就急了:你有手有脚的还得我给你盛啊?高晓攀说我不好意思,尤宪超给高晓攀盛了一大盆面条,不夸张地说,5分钟,盆里连个渣都看不见了。

   后来才知道高晓攀已经饿了一宿了,那时候高晓攀的房东也经常跟高晓攀客气:晓攀,我们这有肉饼,你来吃点。高晓攀不好意思:别别,大叔,算了,我这吃过了。其实高晓攀当时是什么也没吃,大叔还是很坚持:没事,吃点,我这烙的多。

   随后高晓攀就把大叔一个星期的口粮全吃干净了,自那以后,大叔家里的蔬菜、狗粮全都藏的严严实实的。有一次大叔把狗关门外面了,然后就以为狗丢了,去高晓攀屋里转了好几圈,以为高晓攀把狗给炖了。

   北漂的生活是很难的,无论是哪个明星都有着一段艰苦的经历,那时候高晓攀曾一个星期就吃了四个馒头。后来哪怕高晓攀已经开起了嘻哈包袱铺,但有一个习惯他还是一直保持着,那就是捡瓶子,后来别人赶着马车,他都开着车都卖瓶子,一拉后备箱的门:数,少一毛都不行。

   最初高晓攀就什么活也干,做过婚礼司仪、主持人、服装导购、推销员、油漆工等等,做油漆工的时候因为是艺术品,所以不能用刷子,要用手去抹,那时候吃饭手都是抖的,不过收入还是很不错的,一天300块钱。

   做服装导购是在西单的六楼,虽然平时业绩也不错,但是当时高晓攀心理压力特别大,一个大学生,学了那么多年的相声,结果毕业以后干着毫不相关的工作,所以那时候的高晓攀心里还是姿袜有一些自卑的,也经常躲在厕所里抽烟。

   高晓攀还曾在德云社工作过,那是2003年的某一天,18岁的高晓攀来到了德云社那时候的德云社生意还很惨淡,当时是在北京潘家园的一个小剧场演出,生意好的时候有几十个观众,差的时候只有几个观众。

   那时候高晓攀在德云社也干过报幕主持,也说过开场相声,干了一共能有一年半的时间。另外高晓攀也是郭德纲西河大鼓门的徒弟,在相声门里算同辈,后来高晓攀离开以后也曾回忆过以前在德云社的日子: 郭德纲看书看一遍就能记住,用的时候信手拈来,跟小时候背贯口一样,一辈子都忘不掉。

   后来有一段时间德云社缺人,高晓攀又回去帮过一段时间的忙,高晓攀也算是混迹于主流和非主流之间的第一人了。后来高晓攀准备成立自己的班社,也就是现在的嘻哈包袱铺。

   创业初期的高晓攀经常都是白天休息晚上演出,这样一来女朋友就不高兴了。当时他跟女朋友基本见不着面,晚上女朋友睡觉,高晓攀出去演出,半夜高晓攀就跟贼似的回来了,早上女朋友上班,高晓攀就蒙着被子睡觉。

   其实也是生活所迫,但是女朋友觉得很生气,高晓攀当时新买了件500块钱的衣服,然后又是好几天没着家,女朋友受不了了,就把高晓攀的衣服给剪了,高晓攀有一天回家,想着做做家务吧!拿起墩布擦了一会儿,看着墩布越看越眼熟,他女朋友把他所有演出的衣服都给剪了。

   女朋友的本意肯定是希望高晓攀多陪陪她,但是高晓攀也是为了生活嘛!后来两个人就吵架了,有一次女朋友问高晓攀:你是要相声还是要我?高晓攀后来在节目里说:一个女人没有事业,但是他有家庭;一个男人没了事业,就没了尊严。

   2008年5月,嘻哈包袱铺成立了,这个新成立的班社很快就火遍了大江南北,不过好景不长,演员出走、剧场被封、演出被砸场等等一个有一个的打击扑面而来,是不是也挺像德云社最初的样子,这一场面也不得不让人怀疑:同行干的?

   高晓攀后来曾在自己的书中写过这么一段:有一次我和郭德纲一同去外地演出,那时候我刚火,深感世态炎凉,便求教于他。他说: “晓攀,你记住了,你火了,有人毁你、骂你,都不要怕,我教你一个办法,你就直接问他:你有我火么?没有。你有我挣钱多么?没有。都没有是吧,那再废话我抽你丫的。”

   2015年2月18日,高晓攀在冯巩的带领下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 与 冯巩 、 尤宪超 、 张小斐 一起表演小品《 小棉袄 》。同年,他来到了《欢乐喜剧人第一季》的舞台,虽然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我们可以看到他越来越好了。

   2017年,高晓攀和尤宪超带着相声《姥说》再次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这次他是来说相声的。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高晓攀说相声的次数已经越来越少了,反而演起了小品,或者也可以叫相声剧。

   在2018年的《相声有新人》里,可以明显的看出,高晓攀的相声不好听了,知识点太多反而有点像科普讲座了。我觉得高晓攀的功底应该不止于此,也可能是方向走错了。

   不过怎么说高晓攀的嘻哈包袱铺都是相声界不可抹去的一笔,也希望高晓攀和他的嘻哈包袱铺都能够越来越好。

   本文由“轻文客”原创,未经作者授权同意,任何其他平台号不得转载本文,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欢迎各位订阅“轻文客”,感谢大家支持!

Copyright© 手赚网  ,鄂ICP备2023001650号-10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后门、不妥,请联系删除,敬请谅解!联系方式E-mail:suisz@qq.com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我要投稿| 免责声明|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