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80岁创业者怎么样,80岁开始创业
作者:867800868日期:2024-03-08浏览:3699分类:创业知识
深圳最富有的十位江西人,三位80后创业精英入围,6人身价超百亿_百度知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特区正式建立以来,这座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城市以极度包容的姿态,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敞开怀抱,这或许是深圳与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上、广最大的区别所在,它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外来人口的数量占到了总数的95%以上。在众多的外来移民中,赣商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群体之一,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居住在深圳的江西籍人口占移民总数的10.1%,除广东本省移民人口外,仅次于湖南、湖北,位列第三,按深圳目前常居和流动人口总和2500万计算,生活在深圳的江西人超过250万。
我们通过对最新版的《福布斯环球实时富豪榜》和《胡润全球富豪榜》的榜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后,从中筛选出了排名前十的生活在深圳的江西成功企业家名单,他们大多是在年轻时来到深圳这片热土,用满腔的拼搏精神,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自己的传奇人生,这10人共计拥有财富1677.7亿元,其中有6人身价超百亿元。老许特地整理出了这10位在深优秀赣商的简单相关资料,以供大家作为榜样参考和学习。
何金明,江西上饶信州人,出生于1952年,现年69岁,毕业于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现中南林业 科技 大学),本科学历,毕业后就职于长沙铁路分局,1992年辞职下海,1996年在南山区创办人人乐超市,曾任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董事长,现已卸任。目前身价约56.2亿元,位居深圳江西籍企业家富豪榜第10名。
王国彬,江西抚州黎川人,出生于1982年,现年39岁,高中学历,王国彬早在高中时期便已经开始创业,在江西老家开设了一所计算机培训学校,2005年,为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年仅23岁的王国彬来到深圳,2008年创办土巴兔装修网,现任土巴兔首席执行官,同时担任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副会长等 社会 职务,曾获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年度广东省优秀企业家、中国家装年度十大风云人物等荣誉。目前身价约72.5亿元,位居深圳江西籍企业家富豪榜第9名。
聂云宸,江西宜春丰城人,出生于1991年,现年30岁,大专学历,2012年聂云宸在广东江门 九中街开设了第一家“喜茶”,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短短五年的时间内,喜茶便迅速蔓延至广东各市,现任深圳美西西餐饮董事长、深圳喜茶投资总经理,入选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目前身价约75.1亿元,位居深圳江西籍企业家富豪榜第8名。
杨龙忠,江西宜春万载人,出生于1966年,现年55岁,毕业于 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本科学历,后获得中欧国际商学院EMBA学位,1995年应大学同学王传福的邀请,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参与创办比亚迪,曾任比亚迪高级副总裁,2012年辞任,2013年创办深圳惠友资本并出任董事长至今,成为一名全职投资人。目前身价约83.8亿元,位居深圳江西籍企业家富豪榜第7名。
黄绍武,江西九江永修人,出生于1970年,现年51岁,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历,1996年创办神州通集团,现任深圳 神州通投资集团董事长、爱施德【002416】股份董事、实际控制人,同时担任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九江商会常务副会长等 社会 职务,曾获深圳新生代创业风云人物、深圳百名行业领军人物、福田杰出人才奖等荣誉。目前身价约162.7亿元,位居深圳江西籍企业家富豪榜第6名。
顾伟,江西九江市人,出生于1965年,现年56岁,第一学历不详,后获得长江商学院EMBA硕士学位,1997年来到深圳,曾就职于深圳 凯欣达电子,兆驰股份创始人之一,先后历任监事、总经理,现任深圳兆驰股份【002429】董事长,同时担任 北京风行在线董事长、深圳风行多媒体执行董事、微马 体育 董事长等多家企业高管岗位。目前身价约178.5亿元,位居深圳江西籍企业家富豪榜第5名。
王华君,江西九江彭泽人,祖籍广东梅州,出生于1970年,现年51岁,毕业于江西化工学校,后获得广东省社科院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经营师职称,1993年王华君放弃了家乡的优越工作来到深圳,1996年用东拼西凑来的20万元创办了 深圳市裕同包装实业有限公司,现任裕同 科技 【002831】董事长兼总裁,曾获中国优秀民营 科技 企业家、深圳新生代创业风云人物、中国十大青年创业奖等荣誉。目前身价约212.5亿元,位居深圳江西籍企业家富豪榜第4名。
沈炜,江西九江湖口人,目前常居深圳、东莞两地,其余个人资料不详,段永平三大嫡传弟子之一,vivo品牌创始人,现任维沃移动通信总裁兼CEO, 中国电子消费品行业和移动通信行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目前身价约236.9亿元,位居深圳江西籍企业家富豪榜第3名。
刘自鸿,江西抚州南城人,出生于1983年,现年38岁,毕业于清华大学 电子工程系,硕士研究生学历,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并获得电子工程博士研究生学位,毕业后曾就职于IBM公司,2012年辞职并于同年在深圳和美国硅谷同步创办柔宇 科技 ,现任深圳柔宇 科技 董事会主席兼CEO,曾获广东年度经济十大风云人物、深商风云人物、达沃斯论坛全球青年领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目前身价约246.7亿元,位居深圳江西籍企业家富豪榜第2名。
杜伟民,江西吉安新干人,出生于1963年,现年58岁,毕业于 江西省卫生学校检验专业,专科学历,后考取暨南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3年放弃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下海,曾先后就职于长生生物、常州药业延申生物、民海生物等企业,2008年出任深圳康泰生物【300601】董事长,现任董事长兼总裁,曾获福布斯中国最佳CEO等荣誉。目前身价约352.8亿元,位居深圳江西籍企业家富豪榜第1名。
深圳创业怎么样??深圳近几年的发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同时也开创了多种创业方式和内容。如果在深圳创业,无论什么行业、方式,成功率都是比较高的。年轻人爱拼搏,勇敢创业过程中如果遇到资金紧缺的问题,可以通过网上申请小额贷款来解决。
详情 80岁创业成功人士年轻的时候,想创作出天马行空的作品,想在自己热爱的行业成为专家,想赚取数之不尽的财富,但一老了就觉得不行了,该稳定了,却不知有些人80岁了,依旧在创业,在为自己的梦想拼搏。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80岁老人创业成功人士的相关 文章 ,供大家阅读参考。
80岁老人创业故成功人士:褚时健
定位:要种最好吃的橙子
开始 种植 褚橙的时候,褚时健还是保外就医,从人生巅峰跌落谷底,遭遇牢狱之灾、丧女之痛,种种打击并没有摧毁褚时健。在他身上非常鲜明地体现了企业家的素质:直面残酷现实并且击败它。
选择种植“褚橙”,源于褚时健当时了解到美国新奇士,他说:新奇士的外观漂亮,口感不行,价格却卖得很贵。一个有利条件是,橙子是他老家云南华宁县的传统作物。他后来常告诉员工,现在还不能得意,如果哪天橙子的外表、口感都超过了新奇士,那才是真正的牛。褚时健说:“干什么都要争第一!”
有个细节是,坐车的时候他喜欢车开得很快,别人都有点头晕了,他还很兴奋。80多岁的老人,不想输给时间,更不想输给所谓的命运。褚时健老伴马静芬说:“以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你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那是因为政策好,云南烟得天独厚,烟厂交给挑扁担的都成。他做果园,就是想否定这个。”
资源:人脉架起创业路
几年前,记者曾经两次前往位于云南新平县嘎洒的褚时健果园。记者估算了一下2002 ~2009年总成本是4000多万元。褚时健非常舍得投入,果园修了 足球 场大小的水池,用于果林灌溉,引水工程大概花了几百万元,有机肥料厂、冷酷、鲜果厂大概花了900万元。另外还有土地流转费用、修路等费用。每年人工费用是200多万元。这些钱是褚时健找他原来的部属和朋友借的。
对于70多岁的人出狱孑然一身, 4000多万元创业资本从何而来?褚时健曾经梳理了在红塔集团时的人和事,由于之前他的声誉很高,尽管被判入狱但对他的信誉没并未受啥影响,反而是曾经的部属和朋友们纷纷解囊支持,让褚老如愿以偿实现创业梦。
时隔六年,橙子上市,褚时健再次利用人脉资源,实现褚橙顺利销售。根据记者2009年的采访数据,当年全国烟草系统就要帮他消耗1千吨左右,红河集团的厂长是褚时健的弟子,前几年,每年红河集团就帮他消费400吨,当时产量也才1千多吨
管理:以身作则深入一线
不过,这不是“褚橙”做起来的关键原因。“褚橙”有褚时健本人的人脉、资源、名气等因素的加成,但“褚橙”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最本质的原因还是褚时健把他的企业家管理能力运用到种植中。
那里离玉溪有200多公里(褚时健家在玉溪),1963年到1979年,褚时健在嘎洒办过糖厂。他准备东山再起的时候,他选择在这里承包2400亩土地种植冰糖橙。嘎洒属于干热河谷地带,气温很高。玉溪25摄氏度的时候,这里能达到35摄氏度。这易于冰糖橙转化糖分,口感更甜。
2002年开始种植褚橙,褚时健那时已75岁。这些年,80多岁的他每个月下地8~10天,对果园管理盯得非常细致,严格管理。从玉溪到嘎洒果园,200多公里,全是山路,行车至少3个多小时。褚时健打电话通知次日8点到果园开会,第二天绝对准时到,所以没有一个下属敢迟到。
在附近,褚时健的弟弟褚时佐也在种果园。当地人说,差别大着呢。他弟弟的果园,工人上班还像大锅饭时代,上午7、8点几十名农民一窝蜂地到田地干活,下班时再一轰而散,几十个人在一起,肯定会有偷工减料的、浑水摸鱼的。但这在褚时健的果园行不通,每个技术员、每户农民干得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他都很清楚。
褚时健到果园时,吃住就和工人一起,一起吃饭,一起聊天,深知工人的想法和情况。他对质量把关极严,品种不好的、个子太小的、质量不好的橙子,他都让农民摘掉,这是怕别人说:这是褚时健种的橙子,如果差了,丢脸,也坏名声。据褚时健说,以前他在红塔时,不在集团办工,他一般在田地间考察,烟叶的质量就是这样出来,烟叶的质量也和氮磷钾成分有关,还有农民的种烟技术,他关注农民、烟草质量。
凡事亲力亲为,重视技术,永不满足,力争第一,这些都是褚时健到84岁仍未丢弃的性格标签。从2002年开始种植自己并不熟悉的冰糖橙后,他更要依靠自己对细节的严格掌控,确保二次创业的成功。果园的技术员张伟告诉记者,冰糖橙是一种非常费人工的作物。年初要剪梢,保证果树能吸收足够的阳光;开花后要保花保果,结果后要控制果实的大小、外观;生产环环相扣,一年四季不得闲。这正合了褚时健“闲不住”的性格。
激励:利益与员工捆绑
几千亩的橙子都达到自己设定的质量,在于工人,对于80高龄的褚老如何管理工人?每年人工成本200多万元,一部分是支付给农民的。果园按照面积又转为承包给农民管理,每月支付农民500元工资做生活费,到摘果的时候,按照公斤数量给予农民奖励。
2009年一公斤0.5元,每户果农产量能达到四五十吨,也就是两万元的收入。褚时健采取激励 措施 ,将果园的利益与农民利益捆绑在一起。农民非常现实,满意就干,不满意就不干。褚时健与农民打交道数十年,能把握农民的心态。
80岁老人再获成功
记者11月底致电褚时健果园的一位负责人,了解到今年的数据:2013年估计产量有1万吨,批发价为10-14元/公斤,预计收入在1亿元以上,利润估计有几千万元。但褚时健并不满足,大举扩张,除了原有的云南新平县嘎洒镇2400亩果园外,又在新平县漠沙镇种了3000多亩,在永胜县金沙江边种了1300多亩,加上嘎洒镇周围扩充的果园,目前种植规模已经有一万亩。
在嘎洒的果园中间,褚时健投资2500万元建了一座高档酒店,明年将投入使用,作为观光旅游用。
80岁老人创业成功人士:吴胜明
一位近80岁高龄的老太太,最近在微博上“红”了。在新浪微博上输入她的名字,相关微博有19781条。
有的把她列为财商领袖,分享她的传奇人生,感慨她曾经辉煌到天上,又曾经落难到海底;
有的说她是公益达人,12月初,在陕西西安举行的第五届救助贫困先心病患儿大型公益盛会,就是由她发起;
一份“盘点10年来出狱的企业家”18人名单中,她也在列:“2003,吴胜明,个体户”。同一名单上还有红塔集团前董事长褚时健、健力宝前董事长张海、创维创始人黄宏生、德隆系创始人唐万新等。而她,是唯一女性。
她叫吴胜明,一个再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八十大寿的老太太。
她的人生,跌宕起伏。从富商世家的大小姐到逃婚后的小保姆,从千万富翁到阶下囚,从扫厕所到创实业、做公益。
她的情感,聚散无常。两岁时母亲远走台湾,初恋被“棒打鸳鸯”,丈夫无情背叛,女儿绝望自杀。
她人生最辉煌时和最落魄时,都和郑州紧密相关——
因投机倒把等罪名,她入狱18年,出狱后在郑州靠打扫厕所维持生计;人生跌入谷底时,郑州人一声“吴老师”的称呼,让她重拾尊严,温暖至今……
在网上,她被描述成“女版褚时健”——辉煌一时、跌入牢狱、古稀创业、重归富有……
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是不是如网上所传那样坎坷、传奇、励志、富有?她与郑州的短暂交集中,还发生了什么 故事 ?
12月9日,大河报记者辗转联系上吴胜明,听她讲述“从不向命运低头的叛逆人生”。
跌宕之痛
从富商世家的大小姐到逃婚后的小保姆,
从千万富翁到阶下囚;
古稀之年,
从扫厕所到创实业、做公益……
逃婚出来的大小姐,白手起家打拼成千万富姐
“一位命运多舛身世传奇的女性”,《鲁豫有约》对吴胜明的专访开头,曾这样描述。
1933年,吴胜明出生在浙江嵊州一个富贵商贾世家,母亲在她两岁时改嫁到台湾,吴胜明由祖母带大,性格独立又叛逆。当时,她很少出去玩,经常在自家铺子里,看长辈们忙药铺、米店等生意,经商的“种子”,悄然埋入心中。
12岁时,吴胜明被家人做主定了一门亲事,她不同意。1949年,她16岁,找机会逃了婚。为了生计,曾寄人篱下做过小保姆。
生意场上,吴胜明的故事也颇为传奇——
她回忆说,1952年,19岁的她和初恋男友遭遇“棒打鸳鸯散”,她远离伤心地,只身远走。后来独自闯荡上海滩,白手起家,从开小卖部到经营商场、饭店。“2000块钱创业,到1984年前后,已创下2000多万元的资产。”吴胜明平静地说起当年。上个世纪80年代,“万元户”已经是“先富起来的人”,2000多万元对很多人都是“天文数字”。她穿梭往来于浙江绍兴、河南郑州、四川南充等地,业务遍及大江南北诸多省市。
生活中,她一掷千金,相当奢华。吴胜明还记得女儿在郑州过10岁生日时的盛况,“几乎全校老师和同学都来了,最后摆了四五十桌。”当天,请客连同给贫困的同学每人发20元红包,花费近20万元。“在上海,那时好多人都叫我‘大姐大’。”至今说起,吴胜明仍有出人头地的自豪感。
挣钱靠智慧也耍“手段”,相信金钱是万能的
一个女子,白手起家,如何挣得数千万资产? 吴胜明说,可能和经商的遗传基因有关。
她的老家嵊州,是中国乃至世界有名的“领带之乡”。有2000多年历史的嵊州,商业传统绵长,并在清代中后期鼎盛一时。从小耳濡目染,跟长辈学做生意的吴胜明,学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意经:祖父心善,诚信经营,时常做好事施舍穷人;父亲刁滑,比如卖米时,加粉,喷水,只为多赚钱。
改革开放之后,吴胜明紧跟“潮流”,逐渐做起了“倒爷”。她到广东等地大量购进收音机、布匹等紧俏商品,再倒到西宁、西安、郑州等地销售,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当时,老百姓多穿棉布,穿尼龙布是时髦。很多商人倒布赚钱,她是其中之一。“批发布料,论斤卖,别人都抢着挑重的,我不抢,等着要他们挑剩下的。”“大方”背后,是吴胜明心里有数的精明——她发现重袋子里多是碎布,轻的是大块布。老板看她不抢不挑,货底儿全要,夸她人好,主动再给她优惠。低价买来布后,吴胜明再找人深加工,做罢上衣、裤子,再用布头做小孩衣服、拼单子,卖好价钱。
1985年夏天,无权经营汽车的吴胜明,通过疏通关系,拿到了进口48辆高级轿车的计划,获利几百万元。
“有钱能使鬼推磨,疏通关系要花钱,再赚更多的钱,能赚的钱一定要赚。”那时,吴胜明相信金钱是万能的。
金钱变成手铐,她失去了自由、家庭和女儿
相信金钱万能的人,为了金钱而在一条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很可能走向万丈深渊。不顾一切忙赚钱的吴胜明,很快尝到了苦果——赚到的钱,变成了冰冷的手铐,她失去了自由,还有家和孩子。
警方发现了她投机倒把、合同诈骗等违法证据,52岁的吴胜明被抓。1986年年底,被判死刑,后改判为无期徒刑。在狱中,她一次次努力争取减刑,最终服刑18年。
在她入狱后,家里也发生大变故。小她7岁的丈夫,和保姆私奔去了安徽。
对她打击最大的,是女儿的绝望自杀。
吴胜明42岁时,经历几次流产后,好不容易有了这位宝贝女儿。她入狱后,女儿寄人篱下,跟着亲戚生活。女儿怀着一线希望,等妈妈出狱。孩子16岁生日那天,第一次听说妈妈被判无期徒刑,以为再也等不到她,绝望自杀……
她得知女儿死讯,已是两年后。那是吴胜明记忆中,最后一次痛哭。她藏好刀片,要随女儿而去。是女儿一个特殊的遗愿,让她坚强活了下来——办养老院或孤儿院,让孤单的妈妈和像她这样的孩子,有一个安身之地。
她打扫的公厕如今已拆,留给她的小屋落锁已多年,这里的人还记得爱干净的南方老太太。
服刑18年出狱后被郑州人收留,她难忘一无所有时那声温暖至今的“吴老师”,她说:“郑州是我的第二故乡。”
硬币扔进铁罐“叮当”声
让老太太心里震颤
2003年,吴胜明70岁。古稀之年,走出牢狱,她孑然一身,四顾凄惶,被安排到户籍所在地郑州市铭功路街道办事处,当起了公厕保洁员。
从郑州火车站向北,或从二七纪念塔向西,约1公里,有个西陈庄,是郑州闹市里的一处偏僻地。
西陈庄前街,是一条窄窄的街道,熙熙攘攘,路两边店铺林立,耳边传来各种叫卖声、火车的轰隆声和二七塔的钟声……
街道尽头,有一处不起眼的公厕,一位老人,守在公厕门口,安静地打着毛衣,对周边的嘈杂毫无所动。一个身影闪到公厕门口,随手扔出两枚1毛的硬币,投向门外桌上的铁罐子,“叮当当……”,老人的心应声揪紧,不由得双臂紧抱,身子微微发颤。
她害怕这声音,觉得自己像个乞丐;她又盼望这声音,投向铁罐里的钱,是她当时的谋生之本……
那是她一生中,最落魄的时间。
这位老人就是吴胜明,西陈庄前街这个公厕,是她人生最低谷的安放地。
2003年夏天,服刑18年后出狱,吴胜明回到郑州市铭功路街道办事处西前街社区(现在的西彩社区)。多年前,她做生意时落户在郑州。
70岁的她不愿去养老院,在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帮忙下,当起了公厕保洁员,每月四百元左右的收入。
如今,西陈庄前街熙攘依旧,经过扩路改造,她当年打扫的公厕没了踪影,路边那棵老槐树,依然枝丫遒劲,朝着天空倔强生长……吴胜明的“家”还在。街道西头,循着“西陈庄前街97号”门牌,拐进一排低矮房屋的胡同,有座两层小楼,楼下是公厕,楼上落锁多年的小屋里,存放着她的东西。
在郑州当公厕保洁员时,没钱买护肤品,她就用1元钱的宝宝霜;淘来便宜的眉笔、腮红,化个淡妆;没有香水,就喷花露水。
如今,条件好了,她每天化妆,还随身带着兰蔻化妆盒,随时补妆,包里还有多个项链、戒指的首饰盒,根据衣服颜色、款式时常变换。
2010年,接受电视专访时,吴胜明聊到出狱后再度打拼,据说又有千万资产。如今,记者问起,她说,最好别再说她有千万资产的事儿。因为,不断有人打电话让她援助,可她其实真的没那么多钱。她说,这家老年公寓是别人办的,她只是打工,每月挣工资。
她的其中一张名片上,印有两家公司的名字。但她告诉记者,一家公司交给别人打理了,一家转租了。
装扮讲究的吴胜明,描述起自己的住处,说:很乱。记者提出能不能去看看?她笑着回绝,“别看了,就给我留点儿面子吧。”
感谢郑州,在我无家可归时收留了我
时隔多年,如今一身俏打扮、担任老年公寓院长的吴胜明,追忆那段打扫公厕的经历,说,人生中那段最落魄的日子,内心饱受煎熬——
从千万富姐到阶下囚,那18年,是怎么过来的?很多人问过吴胜明同样的问题,她却不愿再多说。提到的只有两件:在监狱里学会了织毛衣,还写了几万字的自传体小说。
18年牢狱生活结束,当年的“大姐大”,守在郑州一条偏僻街道的公厕门口,搁一个小铁桶收钱,听着如厕人施舍般把硬币扔进小铁桶的声音,“响一次,我心里‘咯噔’一下。那时候我就这样,不敢看人,低头打毛衣……”至今,回想那种声音,吴胜明仍觉得心里发颤。
“知恩图报,我想为郑州做点好事儿。”吴胜明畅想着,等条件成熟,可以回郑州开养老院,更易实现的是开展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救助,“我们刚在西安救助了一批孩子,有基金会帮忙。”
走过人生的低谷和寒冬,她优雅地走进又一个春天
她乐观地过好每一个今天,不断为梦想打拼
“80后”老太太,做公益也是创业
失去了千万富姐的优越感,失去了家和亲人,吴胜明知道,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她唯一还没有失去的,是生活的勇气……
创实业、做公益、玩微信的“80后”老太太吴胜明,在人生第二春中,仍在不断为梦想打拼。
如今的吴胜明,很忙。
她不时接听电话,聊的大都是合作做公益的事儿,不到两天,接连约见了三拨人,还经常出去参加活动。
12月10日上午,西安从事食品批发的王素梅和中华书画家协会执行副主席李保瑞,专程给吴胜明送来书法礼物——“大爱无疆”。两年前,李保瑞旅美时就听说过吴胜明,回国后一见,觉得很投缘,对吴胜明大把年纪还忙创业的精神,由衷敬佩。
“吴妈妈人特别好,很慈善。”王素梅说,和吴胜明认识几个月来,知道吴妈妈经历坎坷,一生奋斗,也见过她对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好,还去医院看望被救助儿童,是个有大爱的人。
当天中午,西安一家策划咨询公司董事长王女士赶来,说有商家打算和吴胜明合作开展公益活动,约在咖啡厅见面……
第二天上午,吴胜明又来到朱雀大街一写字楼参加活动。屋里有“吴妈妈爱心俱乐部”的牌子,还有一家基金会西北地区爱心工作站的标牌。几个人围坐在吴胜明周围,听吴胜明聊着下一步开展公益活动的打算。该爱心工作站主任代女士,和吴胜明结识3年,目前在联合搭建爱心平台。
“我只和诚心想做好事儿的人合作。”吴胜明对周围人强调说,畅想着在社区开展老人服务项目,改善老人处境,也让志愿者有所回报。
吴胜明的办公桌上,有一个“最美心灵志愿者吴胜明”的奖杯,标注日期为2013年10月16日,是一家基金会先心病公益救助专项基金颁发的。吴胜明的名片显示,她是该专项基金会的荣誉主席。
这位80岁的老人,也多次以励志形象亮相荧屏,讲自己的坎坷经历,从千万富姐到一无所有,从不放弃希望,一大把年纪仍在打拼,来激励他人。
前不久,她被邀请到上海一家电视台参加节目,给年轻人指点迷津:有个男孩儿大学 毕业 ,父母想让他做公务员,他不愿意,想自己创业,经营放心菜,后来房租一直涨,保不住本,不知道怎么办……吴胜明给对方指了出路,协调关系,让男孩去海南发展。
“你扫一下二维码,好,加载成功……”吴胜明热情地邀请记者成为她的微信好友。采访中,一有空闲,她就娴熟地划拉着手机玩微信,说自己有100多个微信好友。
“我忙得已经停不下来了,这把年纪做公益,是另一种创业。”吴胜明说,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在老年公寓工作,其他时间和精力几乎都用来忙公益。忙碌之余,她还不忘看电视、看书、看报,了解时事,给自己充电。
女儿的遗愿,她还没有实现
公益之路,吴胜明走得并不平坦。
今年4月份,西安当地媒体报道,80岁的吴胜明为还女儿遗愿,由她参与创办的夕阳红老年公寓在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台沟村开业,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专程赶来参加开业典礼。劳模等四类特殊人群可免费入住该公寓,共可容纳120人。
“现在已经关了。”11日,吴胜明不无遗憾地说。为什么?她说,这家养老院是租朋友的房子,想做好事,顺便吸引爱心人士投些钱,可并没获得资金上资助,就停办了。
“是暂时停办,还是彻底停了?”面对询问,她解释说,主要是天太冷,养老院设备不行,不适合居住,天暖后也可以召集老人小住几日。
吴胜明相信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是朝阳产业,而她投身养老行业更重要的缘由,则是至今未了的心结——想实现女儿的遗愿。
她没有存放女儿的遗书,只是听别人转述女儿的遗愿。她至今能清晰地复述遗嘱的内容:……你是一位有本事的妈妈,从监狱出来后,多做善事,比如,办养老院、孤儿院,给无家可归的爷爷奶奶和小孩儿,一个小小的家,如果你爱我,就用对我的爱,去爱他们吧。
复述遗嘱的她脱口而出,特别流畅。
“到现在,我还没实现女儿的遗愿。”吴胜明叹息。她说,办养老院、孤儿院,需要不少钱,目前她在老年公寓挣的工资,仅够维持自己的生活,名下两家公司,但效益有限,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开支。要实现女儿的遗愿,也许需要5年,也许更长,她盼着有更多的爱心力量支持。
吴胜明说,自己有三个名字:吴安娜,是老师给起的;吴如英,是家族名字;逃婚后她给自己改名吴胜明,就是相信,今天一定会胜过明天。过好每一个今天,明天也会更好。
曾经的伤与痛,
如今是她开导别人的“良药”
“我是一位从不向命运低头的叛逆女性。”吴胜明 总结 自己,光彩的妆容背后,她的内心深处,仍有难以言说的痛。
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别看我在大家面前打扮得光彩照人,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时也会非常难受……”回想当年东奔西跑打拼挣钱,很少陪丈夫和女儿,如今想来,吴胜明只留一声长叹。
两岁时离她而去的母亲,后来曾想和她相认,吴胜明拒绝了:我最需要母爱的时候,你在哪儿呢?她曾含泪质问。
她也是母亲,对女儿也有无限的愧疚。女儿是她唯一的指望,女儿没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她说,是女儿留下的遗愿,支撑她走到现在。而当年被拆散的初恋,也是她至今难以释怀的心结。她心里一直装着那个人,身边不乏想和她做“老来伴儿”的追求者,她却拒绝接受新的感情。
她的手机铃声,是她很喜欢的一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80岁的她,依然想拥有那种幸福和浪漫,希望能有一个人把她当成手心里的宝。
当年的痛心和遗憾,如今会成为她和其他人交流时的话题,她会拿自己的教训来奉劝大家:工作和家庭一样重要,男人需要的不是挣钱的机器,而是需要一个妻子。工作再忙,也要把家庭维护好,一定留下足够多的时间多陪陪老公,多陪陪孩子。
“我站不起来了,不行了呀,要进火葬场了……”12月16日下午,吴胜明在老年公寓查房时,一位76岁的偏瘫老太太对她诉苦。
“放宽心,像我一样,没心没肺地过吧,别说死呀死的,自己救自己……”她赶忙劝慰,又说起自己丈夫背叛、女儿自杀的遭遇,“你有丈夫,有儿有女,不比我强?”说这些时,她的脸上看不到伤悲。
这家老年公寓里,住着100多位老人,绝大多数都是比吴胜明小的“弟弟、妹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比皆是,挨个问候、开导一番后,吴胜明走出屋子,如释重负一般,说,“每当看到他们,我又觉得自己很富有,我还健康不是?还能为大家忙活不是?”
说罢,她挺拔的身姿健步向前,高跟鞋敲出“嗒嗒”的节奏,留下戴着红色坤帽的优雅背影,仿佛真是一位“80后”……
80后想创业,有多难?这几天,借着《人民的名义》,官场、民间、体制……都让人好好议论了一把。
是的,我们无不属于这几个词,不在官场,就在民间;不在体制内,就在体制外。
体制,是一种痛、一道坎、一堵墙、一个围城、一条阴阳分隔线、一道孟婆桥……
外面有无数的人削尖脑袋想进去,君不见每年“国考”(公务员考试)乌央乌央的人头。
里面也有无数的人想出来,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万通六君子”(就潘石屹、冯仑这帮人)成功抓住了中国第一波地产开发机遇的大佬,到现在屡见不鲜的“裸辞”者,80后处长、县长们,一直以来,都不乏主动砸掉金饭碗的反动分子。
01
跨出那一步,到底有多难?
很久以来,有个看了我文章后加我的读者,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我,偶尔聊天互动,但我也不知TA是谁,是做什么的。
直到前几天,当我写了《以“人民的名义”自问:我为什么当不了官》后,TA在上和我语音聊天了比较长时间,一个生于1974年的姐姐。
她现在在体制内,但是没透露自己是做什么的。
外地人,来自农村,上大学后进了体制内的一家单位,呆了快20年了,她声音中有强烈地不甘:
“实在是不喜欢体制内的那种(工作)方式,我真的很想出来,我也不是盲目地出来……体制内养老是没问题,呆着很舒服——但舒服是要付出代价的,你要把你的大脑放空,想成一个没有想法的人,像一个木偶,被人牵着,让你左边动一下,你就左边动一下;让你右边动一下,你就右边动一下,我实在是不太喜欢……
我有出来的想法都一年多了,一年多来我一直在跟家里人商量,但是从父母、爱人到孩子,都强烈地反对我出来——孩子14岁了,马上要升高中。
我从最开始激情满怀地特别想出来,就像一个角从0度转到180度——过去从家里人到我自己都是体制内的思维,但现在我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不能做一个没有想法的木偶……
但在他们的反对下,我又从180度掰(音)回到0度,我仿佛听到我的骨头嘎吱嘎吱地在响,太痛苦了……我觉得我掰不回来了!
实际上他们都还没有想穿,给我甩了很多利害关系,我爸爸说如果我出来创业,那就除非是让他早死几年!他是担心我出来创业,搞不好他们养老有问题……
40多岁不是一个冲动的年纪,现在出来心态要特别成熟,不是对谁有意见,或者说跟谁关系处不好。我不想再像一个木偶一样的过后面的几十年!
…
我对这个姐姐说:
还是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特别想出来,就要充分地做好心理和物质准备,包括社会资源和人脉的准备。
出来的那一刻就是“一口气”的事情,但这个“一口气”不是赌气,而是勇气。
没有按月发的工资了,没人对你充满尊敬,更没有前呼后拥,以前是别人求你,现在是你求别人,没有社会地位,独孤、绝望、挣扎、破产……都只有自己顶着。
出来后是很难,但是如果你准备充分地话,也没有那么难,那么多从体制内出来的人现在也活得好好的呀。
这个姐姐说,已经看好了一个项目,要出来就是4月份的事情,祝她一切顺利吧!
02
跨出那一步后,你后悔吗?
我之前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了十几年,只能算0.5线体制内。
所谓体制,行政学的定义我不懂,我只能说现象。
上下左右都是等级和级别,事无巨细都要请示汇报,由X委会讨论决定。
但所谓的讨论决定都是:认认真真走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
凡是重要的事都是灯下黑,凡是大张旗张地讨论其实都是鸡毛蒜皮,凡是现任都不会和前任的人,包括前任的项目和指示。
凡是公开竞聘都是陪太子读书,凡是评先也基本是内定好了的。
当然,也有被民主测评搞黄了的任命,和冒出来的黑马。
一个位子有几十个人抢,熬到一个处级头发全白……
一些新项目的上马,新部室的设立,都不过是为了安排人。
……
这就是体制内了。
记不清有多少人问我这个问题,你当时是怎么出来的?我不想去描述,没意义了,出来后无非是换个地方做事,老是讲你是怎么出来的那一刻有意义吗?
但是没办法,听众就是对那一刻感兴趣,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还有人老问:那你现在后悔吗?你当时出来如果有个更好的单位可以去,你还会创业吗?如果现在让你回去,给你一个位置,你回去吗?
我哭笑不得。这样的问题很无聊,我都出来好几年了,问这些有意义吗?
但我还是很耐心很真诚地解答,路都是自己选的,又不是小孩过家家,有啥好后悔的呢?
如果当时有一家更好的单位让我进去,我应该不会选择创业,创业的确是走投无路的人干的。
但是很遗憾,这个好单位当时没出现。我都创一年多的业了,这时有个好单位让我去,你说我会去吗?就像两个人谈恋爱分手了,我和另一个人结了婚,现在前任出现了,难道我要再离婚跟他去过吗?
显然不会,正确的事情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放在错误的时间做就是更大的错误。
我想我的亲身经历,可以给一些在围城内外的人以参考。走过的路不能回头,错过的人也不能回头,即便错了,也只能将错就错。
03
跨出那一步后,都混得怎么样呢?
以我非常有限的圈子,搜索了一下那些离开体制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创业的只是一小摄人,多数人到企业去做管理人员了。
一媒体的财经部主任,出来后先去了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做了几个月,不适应。辞职在家呆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想清楚家里最需要他去赚钱,于是又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现在终于适应了,干得不错。
另一个媒体的财经部主任,出来后和人一起创业,属于完全不知道创业是怎么回事就被朋友拉过去的,结果创了几个月后就散伙了,后来又去一家期货公司,不适应,几个月后出来了,现在做新媒体,但迷茫感仍经常有。怀念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媒体做广告业务员的,出来属于顺理成章,公司、客户都是现成的,所以不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有家大型集团公司也招了很多从体制内出来的高管,有市长、局长、县长、总编辑……但在这里所有人都只能听一个老板的,老板当着很多人的面也吼他们也是常事。
他们看起来都很适应,情商高的人在哪都吃得开嘛,但他们身上仍有浓厚的体制内的痕迹,行事作风无不体现出来。
比如,在老板面前是很绵条的,但对下面人却正好相反,你懂的。
我一个同事出来后的上司,也是从体制内出来,官至副局。她的名言是:民营企业老板就是皇帝,要像对皇帝那样对待老板。她讲话做事都有强烈地暗示和暗语在里面,像我同事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完全听不懂,所以很快就一拍两散了。但这个副局高管也完全融不进民企的血液,后来听说也离开了。
PS,最后提醒一下要出来或者已经出来了的人,既然已经出来,就要有勇气斩断旧圈子,除非你还要跟老东家合作,否则只会让你患得患失,失意孤独。
天下之大,哪里都有你的容身之地。但天下之大,也没有哪个地方是很好混的。
选择成为李达康,还是高小琴,还是王大路,主动权都在你自己的手上。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深圳70后大叔亏损千万坚持自研AI,这位大叔经历了什么?创业是很多人心中的梦想,都想要自己做出一番事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创业路上实现自己的抱负的,有一个深圳的70后大叔在创业时也经历了一番起伏,才有了如今的成就。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始终坚持自研AI的潘晓雷这些年的创业经历吧。
一、亏损千万、公司裁员
今年已经45岁的潘晓雷这些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最开始是做硬件加工的,也做过手机。当年做的那款手机极其类似于当年的热销款式,也赚到了一笔钱,不过很快就发现,没有自己的原创开发能力,是很容易被市场替代的。潘晓雷就遇到了创业生涯上的第一个低谷,公司亏损5000多万,员工也从当时的100多人裁员到30多人。
二、坚持自主研发
正是这个经历让潘晓雷明白一定要有自主研发能力,坚持原创才有出路。 在整个理念下,潘晓雷的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拨云见日的希望。
三、与互联网公司合作
从北京的创业基地转向深圳市场,潘晓雷在深圳抓住了自己的机遇。与有道公司的合作给潘晓蕾带来了很多的启发,从公司治理到以后公司要走的方向,都变得明确了起来。两个公司合作研发的词典笔也在市场上面获得了成功,潘晓雷始终认为自己研发的产品就是教育领域数一数二的。
四、始终做精品
潘晓雷始终坚信一定要做精品,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这样这个企业才能走的长久。在这个方向下,潘晓雷从亏损到盈利1亿元,真正的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像潘晓雷这样的创业人士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
猜你还喜欢
- 07-04 打造微信公众号爆款文章:六大实战策略
- 04-30 如何创业私人烘培,私人烘焙前景如何
- 04-30 创业被骗的项目有哪些,创业被骗的理由有哪些
- 04-30 澳门科技创业大赛奖金多少,澳门科技进步奖
- 04-30 怎么鼓励正在创业的人,怎么鼓励创业者的句子
- 04-30 在农村手机创业怎么样,农村手机店还能做点什么
- 04-30 检测公司创业版如何上市,检测公司创业计划书
- 04-30 创业公司总股本怎么算,一般公司总股本是多少
- 04-30 创业困难怎么安慰孩子,创业遇到困难怎么安慰
- 04-30 创业课调查问卷怎么写,创业调查问卷模板
- 04-30 华星创业损失多少,华星创业2020业绩
- 04-30 上海如何返乡创业落户条件,上海创业人员直接落户条件
- 最近发表
Copyright© 手赚网 ,鄂ICP备2023001650号-10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后门、不妥,请联系删除,敬请谅解!联系方式E-mail:suisz@qq.com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我要投稿|
免责声明|
XML地图